银翼杀手

9.0力荐

分类:银翼杀手美国1982

主演:哈里森·福特 鲁特格尔·哈尔 肖恩·杨 爱德华·詹 

导演:雷德利·斯科特 

 星辰影院为您提供《银翼杀手》,影片主演列表、影片相关资讯、海报图片、上映更新时间、主演其他影片、 以及《银翼杀手》剧情等内容。影片播放地址:如果喜欢这部影片《银翼杀手》,分享链接:https://www.jormabridal.com.cn/jovod/31022.html

剧情简介


《银翼杀手》别名: 银翼杀手美国,该片制片国家/地区为 美国 。语言对白 英语,最新状态高清版。该片评分 9.0 分,评分人8865数人《银翼杀手》2019年11月,刀锋跑者霍顿(Morgan Paull 饰)在泰瑞尔公司对新员工进行沃伊特-坎普夫测试时,被技师里昂·科瓦尔斯基(Brion James 饰)枪击。警监布莱恩特(M. Emmet W。

影片详情

影片名称:银翼杀手♕

影片别名:yinyishashou

上映时间:2022-10-05 16:16:24

国家/地区:美国

影片语言:美国

IMDB链接:1665505860

豆瓣评分:8.5分

影片类型星辰影院 

影片导演雷德利·斯科特  

影片主演哈里森·福特 鲁特格尔·哈尔 肖恩·杨 爱德华·詹  

视频集数:全集银翼杀手

资源类别:高清、完整、全集、未删减版本

资源更新:星辰影院之银翼杀手

总播放次数8865 +人次

入库更新时间:2022-10-05 16:16:24

美国

♕剧情
《银翼杀手》这是一部没有刻意的煽情,影片讲述:《银翼杀手》2019年11月,刀锋跑者霍顿(Morgan Paull 饰)在泰瑞尔公司对新员工进行沃伊特-坎普夫测试时,被技师里昂·科瓦尔斯基(Brion James 饰)枪击。警监布莱恩特(M. Emmet W

银翼杀手影评

复制人的原罪——Roy 为什么要杀泰勒?(银翼杀手)影评

这部片子确实很深刻,这里谈两点个人的理解,欢迎大家探讨。

Roy 为什么要杀泰勒?

泰勒本人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从他的房间布置来看,蜡烛、木制的床、中国的屏风,本身是科学前沿的人物,却坚持用蜡烛可以看出他对时代厌恶,以及对于科学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。

他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帝国,宏伟的金字塔使他能在已经没落的世界中独善其身,同时他也认为自己是人类的救世主,利用他创造的复制人开发外太空,使已经没落的人类文明得以延续。

但从复制人的角度说,泰勒是造物主,也是自私和罪恶的,所有的复制人都是他的奴隶。

复制人一出生就被迫从事残酷的事业,虽然能力过人,却受到比自己低级的人类的歧视,由于有了自我意识,已经能够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和被奴役的痛苦。这就是复制人的原罪。

泰勒说:你的虽然短暂,却能发出更耀眼的光华。这句话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说的。殊不知,此时已经知道自己生命不能延续,复制人种族的命运无法改变的复制人救世主Roy,听到这番话的滋味是何其痛苦
。既然你明知道复制人的智慧过人,而且已经具有人类的情感,显然你也知道他们被奴役的痛苦,你没有能力让这个物种得到救赎,却把这个物种出卖给人类,成为人类的奴隶!

影片中的救世主Roy对现实的宗教进行了一次颠覆,Roy杀死了他的造物主泰勒博士!!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戴克是不是复制人?

我认为戴克一定是复制人,那个独角兽的梦是最直接证据,而且这个镜头是导演剪辑版加进去的,导演想干什么?

另外应该注意到他每次杀死复制人之后那种被震撼的感觉,如果他是一个杀人无数的老杀手应该早就麻木了呀。

这就说明他只是认为自己是个老杀手,其实那都是生产的时候灌输的记忆,而每次杀人时的震撼才是他自己的记忆。这一点上和女复制人Rachael又何其相似。

还又警长对他的态度也很不对,感觉上似乎有一些歧视的眼神。最初见面时的对话似乎两个人认识已久,警官说:“如果是我请你,你一定不会来”,这说明他对这个老银翼杀手的脾气很熟悉。可是既然是

老搭档了,为什么在戴克杀掉第一个女复制人以后,警官发出了“你真是个顶尖杀手”赞叹。

那个说西班牙语喜欢折纸的警察对戴克的态度更是奇怪,除了喜欢折纸给他看以外,还有一处细节,戴克在一家店铺买酒的时候,这个家伙从背后走过来,用拐杖狠狠的敲了戴克一下,似乎是在想看看这部
机器结实不结实,他看着戴克的眼神直勾勾的仿佛能洞穿灵魂。而戴克只是抓住拐杖,没有说什么。

我猜测在戴克的头脑里可能一个指令,就是服从这个怪警察。或者戴克是怪警察(我怀疑他是科学家)

开发的杀手复制人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Roy 在杀死了泰勒博士以后一个镜头,电梯快速向下坠落,Roy在电梯里,一道蓝色强光从上面照在他的脸上,他先是抬头凝望,然后痛苦的低下头。

这个镜头想说明什么?是他因为绝望而感到痛苦失落,还是死亡即将来临的痛苦,或者是他得到了关于复制人生命的答案。

欢迎来到《银翼杀手》故事的开篇(银翼杀手)影评

2019年11月,未来以另一种方式降临。

前言

今天是2019年11月的第一天。

欢迎来到《银翼杀手》故事的开端。

其实“银翼杀手”发生的时间,经历过多次更迭——

1967年,迪克写下原著时,想象的是1992年的世界;

1980年,小说在美国再版,出版社觉得书中技术并没有很快实现的可能 ,为了自圆其说,把时间改成了2021年;

1982年,《银翼杀手》改编的电影上映,雷德利·斯科特把时间线稍往前拨,于是就有了片头经典的November, 2019 。

2019年11月,成为公众认知里代表“未来”的时刻。

这一天终于到了。

没有仿生人,没有电子羊,没有战舰在猎户座边缘熊熊燃烧。

可口可乐、青岛啤酒还在,贝尔电话和雅达利早已消失。

是他们“误解”了未来吗?

不。

看看今日世界,基因编辑、Siri、电子支付、语音识别、网络、共享经济......

未来以另一种方式降临了。

在这个充满科幻感和游戏感而又危机重重的今天,纪念写下《银翼杀手》的那位大师,了解他笔下的未来世界,是很有意义的。

菲利普·迪克 by Lothario Areski

菲利普·迪克与今日世界

(节选)

作者 | 小青

在迪克死后,他的书才不停地再版,他被惊呼为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家,或科幻作家中的科幻作家。

有人用他的名字设立了科幻奖,他的小说频频被翻拍成电影,包括《银翼杀手》、《少数派报告》、《全面回忆》、《异形终结》、《艾伯姆斯自由电台》、《命运规划局》等总共十部。

斯皮尔伯格、吴宇森等人都做过导演。

《全面回忆》《少数派报告》《命运规划局》《记忆裂痕》......不用怀疑,迪克可能是

当然还要加上最近的《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》

迪克的小说,留给我几个很深的印象。

首先,他不搞科普,也不写正统的核心科幻。

虽然,从科幻的角度看,他的设定很多,涉及了非机械论的新世界观,包含了相对论、量子论,并与混沌理论、热力学第二定律、复杂性理论和虚拟现实的混同,智能机器也是他喜欢的主题。

他给出的背景包括了整个太阳系,不时出现宇宙飞船、月球基地、火星之旅,但是,这些并不是他的重点。

很少见到迪克像中国科幻作家那样,围绕一个很硬的科学道理,在进行大段的阐述。

他还创造了很多的奇异语言,并作出了各式的发明,像亡灵馆、光相子、反超能技术等,但他对这些“高新科技”的内核,也基本上不加以理论解释。包括对时间倒流,也没有任何可靠的说明。

他更像是游走在科学与玄学之间。

他创造了一个阴晦而闭塞的、不停地滑向死亡的宇宙。

比如在一九六九年出版的《尤比克》就是这样。

这版亮粉色封面很配迪克

这个故事预言一九九二年,普通人已能够随随便便登上月球,并且很多人都拥有了超能力,比如心灵感应什么的。

有一家美国公司,老板叫做朗西特,和他的半死人妻子一起开了这个公司,招募反超能力的人,为客户服务,如保护被超能力的人窥探大脑隐私什么的。乔·奇普是其中一员。

有天他们接了一个大单,来到月球,未料遭到竞争对手算计,挨了炸弹。队员们发现老板死了。奇普等人逃回地球,结果发现很多东西都在变,包括电话卡不能用了,牛奶变质了,钱也变样了,本是罗斯福的头像,变成了老板朗西特的,而死去的朗西特不断给他们发来讯息,非常诡异。

最后连时间也变了,他们回到了一九三九年,回到了一个很像美国的世界。他们中的人只要脱离队伍,就一个个消失、死去。最后奇普发现,他自己其实才死了,处于半死人状态,所有的队员早死了,而他的老板其实才活着,一直在试图激活他,与他对话。但故事到最后连老板也不能确定自己是死是活。而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来的,直到最后仍扑朔迷离。

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。从头至尾,充满神秘感,暗黑而冰冷,是彻底的绝望,犹如噩梦,更确切来讲,读者整个就像是行进在一次佛教般的中阴之旅中。

《黑镜:潘达斯奈基》里ZZ家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《尤比克》海报

迪克在《尤比克》中发明了一个科幻设定,也就中文译作“亡灵馆”的东西,死掉的人都冻在里面,但其实只是半死人,访问者可以用一种基于光相子的技术手段,激发半死人的思维,让他们与活人对话,一起讨论问题,商量事情,共同经营世界,而每对谈一次,那半死人就随着能量的消耗,向真正的死亡滑去一分。

尤比克则是一种防止衰败的喷雾剂,防止人堕入彻底死亡的万劫不复。但它究竟是什么,怎么来的,最终仍是神秘。据迪克的前妻讲,尤比克其实是上帝的隐喻,全知全能,无所不在。

像迪克的许多作品一样,《尤比克》也是由政治、商业和物理领域,最后进入了本体论的拷问。这是迪克小说中最为纠结的、也是最精彩和困惑的部分。

其次,迪克小说的情节往往很紧张,充满追逐、杀害、战争、阴谋。

但是并不是丹·布朗或汤姆·克兰西那样的小说,而更像是徘徊在梦境之间,最后走向了社会学和哲学的思辩,要回答世界是否是真实的、人类的确切身份究竟是什么等问题。

在《高城堡里的人》这部经典的小说中,德意日轴心国赢得了二战,美国被肢解成三部分。东部归德国治理,中部算作非武装的自治区,西部到太平洋沿岸由日本管理。而整个世界被德日这两个超级大国分割,亚洲归日本管,欧洲和非洲归德国管。两个国家既有合作也有矛盾。

《高城堡里的人》,又译《高堡奇人》

故事开始时,希特勒已经疯了,而总理波曼快死,德国内部爆发了权力之争。

在小说中,迪克表达了对法西斯主义的厌恶。在他笔下的世界上,到处是秘密警察。纳粹是无比邪恶的。血腥和黑暗处处都是。

《高城堡里的人》读来倒有些像是奥威尔的《一九八四》。而普通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,是压抑的。他们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,像噩梦一样。

书中的大部分篇幅,就是讲这些普通男女的生活。这跟当时的不少美国科幻并不一样。那些科幻关注的是飞船、星云和外星人。事实上,《高城堡里的人》是一个关于人和人的关系的小说,讲人们之间的隔阂、猜疑,不知道自己是谁,也不知道别人是谁,都在互相打量,讲着暧昧的对话,陷入两难的困境。即便是占领者,德国人和日本人,也活得很累。

这好像是一个存在主义的小说。

《高堡奇人》美剧已经第四季了

好在,在一片黑暗的统治中,出现了《易经》,无奈的像虫子一般活着的人们,从爻辞和卦辞中寻找答案。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所在。

它与西方的机械宇宙不一样,被认为是对抗法西斯主义哲学的东方思想,也是人们寻找救赎的希望。它似乎为不确定的世界带来了新的确定性。算命,即是给出了某种确定的结论。

正是通过《易经》,人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,它与我们的世界是平行的,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,是一个梦想成真的乌托邦,在那儿,德国和日本被同盟国击败了。高城堡里的人写下了一本小说《蝗虫成灾》,记载了他根据《易经》推断出的那个世界的故事。

《高堡奇人》主角之一,沉迷《易经》的贸易大臣

这成了一本禁书,遭德日封杀,但在地下流传,人人争读,甚至德国人和日本人也对它着迷。这是一本书中之书。后来的金·斯坦利·罗宾逊的《蛮荒海岸》也许受了这个的影响。

迪克借《蝗虫之灾》告诉读者,虚构的才是真实的,而我们天天生活的“现实世界”,是虚假的。

然而,仔细看,虚构的也不是真实的,的确,在《蝗虫成灾》中,同盟国胜利了,德意日失败了,但它并不是我们今天历史看到的那场二战,很多细节已经不一样了。

战后的世界也与现实中的不同,比如那段关于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描写,很像一九七八年后的中国。苏联被拆分,美国实现了民主,而英国变成了集权国家,邱吉尔独裁当政到九十多岁,最后英美大战,美国失败。

那么,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呢?没有答案。这反映了迪克的世界观,因为在他看来,一切都是不确定的,因此在这书中,他又让那些爻辞和卦辞彼此矛盾,《易经》最终给出的,是一幅幅无法确认的多重宇宙图像。

在这里,迪克把东方古典文化与现代物理学相融,阴和阳的两个世界,但这个世界之上,是混沌,是无。

即便那些细节也如此,真的文物,假的文物,难以区分,这同时是在暗示,世界是最终要走向混乱的。这是熵所不能挽回的结局。

纳粹帝国或美利坚帝国都会是这样。所以看似能确定地算出未来命运的《易经》又把人引向了更大的命运不确定性。

第三,是更具有文学性的小说。

他构筑的图景,是人类文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。

在《血钱博士》中,核战争摧毁的世界分裂成了成百上千个小社区,核辐射导致世界上产生了新型智慧生物和有特异功能的变异人,在太空中,还有一个宇航员永无休止地绕地球飞行。

这一幕怪异却又无比真实,就是这个现实世界的写照或暗喻。

迪克写的是人性的最深刻的一面。所以,他的小说更在于人文价值。

他的语言短促而充满自诘,处处透露出对世界和他人的不信任。

他的文字黑暗、混乱、恐惧、战栗、怪诞、荒谬、疯狂、压抑、纠结,常常是梦呓般的长篇对话,主角也像是活在别人的梦里,世界随时会发生翻转,还弥布了神秘和错位,叙事经常不连贯,有着宗教或邪教般的本体论情结,是东西方文化碎片的混杂,贯穿了哲学或准哲学的沉思或抽搐。

他的作品往往很难卒读,也很难理解,更难翻译。

像《帕莫·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》就是这样,在整个小说中,现实,幻觉,再难以分开,主人公究竟是外星人的傀儡,还是调查者眼中的幻觉,抑或就是神灵本身的再现,这在迪克神经质一般的写作中,无法得出结论。

而三处圣痕原指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身上留下的伤痕,后有多位信徒身上莫名出现同样的伤痕或印记。

《帕莫·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》

评论家奥吉斯·巴崔斯如此评论这部小说:“这是一部意义重大、情节流畅、节奏控制堪称美妙的小说,只要读上一读,就能拥有无与伦比的烧脑体验。”

《波士顿环球报》的一则书评则写道:“阅读迪克那神秘莫测、不可思议的小说时,读者不得不自行判断到底什么是真实,什么是梦幻。”

在当今这个世界,在迪克离开我们三十三年后,他的忧虑似乎越来越跟现实一致。

生态环境污染,雾霾中看不见人形,科技革命带来了技术对人的奴役,人们像吸食鸦片一样沉浸在电子产品和游戏中,宗教在科学昌盛的时代重新成为最大的命题之一,新型的战争,包括机器人战争和信息战争,也包括核扩散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之战,都让人深感恐惧。

经济下行,增长乏力,贫富差距扩大,新的极权统治,“不确定”成了描述世界的关键词。

这些都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的意义。

而这一切正是迪克表述的主题。

后记

回到开头,是当年的科幻大师们想错了未来吗?

并不。科幻的功能从不是预测未来。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的意义。

今天,当你感叹“未来已来”,顺便去读读迪克吧。

作者 | 小青,科幻爱好者,美国东西方中心访问学者。中国和迪克气质最接近的一位重量级科幻作家,就不告诉你是谁

前言、后记 |船长

所有一切时刻终将消失在时光中,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(银翼杀手)影评

影片属于无比前卫的硬科幻电影。无论是剧情还是配乐,压根不像上世纪的影片,放到现在都完全不过时。印象最深就是摄影构图,太漂亮了,每一帧都能当桌面,喜欢到不行。

同时,这片还贡献了一个惊天美人——肖恩·杨,一出场就秒杀,有一点点费雯丽的影子,而她的命运也像费雯丽一样令人唏嘘。明明这么美丽动人,演技又好,却被好莱坞抵制,越来越接不到好资源,最后只能去美剧圈混,太可惜了。

而全片最经典的台词我从第一次看到现在,一直特别喜欢——“所有一切时刻终将消失在时光中,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”,配上电影原声音乐去听去感悟,总有一种悲伤感袭来,宇宙之宏大,人类之渺小,永恒的只有时空。

人性、记忆、命运:重温《银翼杀手》(银翼杀手)影评

最近系统的看经典科幻片,终于从20年代看到了80年代。这个周末看的是《银翼杀手》(Blade runner)。
无论哪个机构的排名,《银翼杀手》总是在最佳科幻片中排前两名。唯一能跟其竞争榜首的,只有库布里克的《2001:太空漫游》。
 
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在电脑前看过一遍,不过除了那精彩的结尾、哈里森福特和漂亮的女主角,已经没有太多印象。那时候,还不太会欣赏电影,当然更没有HDTV、家庭影院和蓝光碟。小小的屏幕和模糊的画质,往往会抹杀掉许多细节,甚至影响你的理解和心情,所以我一直拒绝看枪版的电影。
 
而这次重温,一个人在黑夜里细细品味,我被那深邃的思辨和阴暗凝重的艺术风格所深深打动。

故事并不复杂。人造的复制人拥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和力量,但只有4年的生命。为了能多活几年,几个复制人冒险回到地球寻找制造者,希望能找到多活几年的办法。而福特饰演的Deckard则是派去追杀他们的银翼杀手,因为复制人是被禁止在地球存在的。复制人也有了情感,其中有两对恋人,还有一个甚至与Deckard产生了爱情。而最后Deckard在干掉其他的复制人之后,违背命令,带着她亡命天涯。
 
影片中有太多让人深思的片段。其实复制人并非都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坏蛋,他们有正常人一样的面貌和情感,只是他们更渴望生命,只是他们反抗自己的命运。他们被派去做最艰苦的活,作牛作马低人一等,一旦回到地球还要面临被追杀的命运。真不知道那个制造者工程师,怎能这么狠心为他们赋予了情感,从而让他们为自己的命运而痛苦折磨。但是否不赋予他们情感,才是更大的残酷呢?另一部经典科幻片《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》正是这样一个命题。外星生命入侵地球,它们会在人沉睡的时候附体,但附体之后的人变得没有任何情感,如同行尸走肉。一对恋人试图逃过附体人的围追,但她最终没能战胜睡眠,他在试图吻醒她的时候,她醒来了,却也变了。从外星人的角度来看,没有了情感,也就没有了仇恨、恐惧、欲望,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。但从人类的角度来看,没有了情感,就没有了灵魂,没有了人性,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。
 
说到底,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片子。对于本片的深刻意义众说纷纭,而其小说作者Philip k.Dick是这么说的:在我看来,这个故事的主题是Deckard在追捕人造人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人性,而与此同时,人造人却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.最后,Deckard必须扪心自问:我在做什么?我和他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到底是什么?如果没有不同,那么我到底是谁?” (引自http://bbs.cjdby/viewthread.php?tid=415465
 
的确,Deckard追杀的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人或者没有人性的冷血杀手,他追杀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生的时候个性鲜明,甚至临死前挣扎都是鲜活乱跳。而其中最震撼也是科幻史中最经典的一幕出现在片尾,当复制人头Roy目救起Deckard一命,自己却大限将至的时候,他盘坐在雨中,怀抱一只白鸽,平静的说出生命中最后也是最美的诗篇,然后寂静涅磐,白鸽飞向天际。I'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't believe.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. I watched c-beams ...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anhauser Gate. All those ... moments will be lost ... in time, like tears ... in rain. Time ... to die.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。我目睹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,燃烧在海面上可见火花然映的绝美光芒。然而,这些都将在转瞬间消逝无影,如同雨滴中的泪水...
 
这个片段,我看了一遍又一遍。生如夏花般灿烂,死如秋叶般静美。Roy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是多么的无比留恋。不难想象他短短的一生其实应该很凄惨,但即使如此,他也曾有过波澜壮阔的经历,有过瑰丽璀璨的瞬间,有过恨与爱。4年,实在太短暂。那,100年,又足够长吗?许多动物都只有不到4年的生命,那它们是否也曾有过美好的瞬间和记忆呢?如果没有,那即使活100年又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呢?生命的力度不在于长短,但如果知道自己只能活4年,那生命的张力才更为彰显。
 
说到记忆,这也是本片让人深思的另一个主题。新型复制人的记忆是被移植的,但可怕的是这一点他们自己并不知道,直到某个人一语道破你所有未曾公开的秘密。想一想,假如有一天早上你醒来,突然发现以前你所有的记忆都是假的,曾经的点点滴滴和小小秘密你都没有真正经历过,而且健康的你却甚至不能活到明年,你还能相信什么,你那些最珍贵的记忆,那些时光流逝之后唯一留下的东西,以至你的未来和希望,突然间被无情的撕的粉碎,这是何等的绝望、无助和空虚。而这一切,都源自那些制造你的造物主,所谓真正的人,这到底是残酷还是讽刺?
 
其实,有很多的线索暗示Deckard也是复制人,就看观众自己怎么理解了。如果他最终知道这个事实,他会顺从还是反抗命运?他之前所做的一切,从复制人的立场来看,又是否正义或道义?难道这就是赋予他的更悲惨的命运?命运,又是一个庞大的主题。而关于这个主题的电影,莫过于我最钟爱的影片,《终结者2》。
 
影片中的外景,几乎一直在下雨,几乎总是黑夜。我不相信2019年代洛杉矶会是那个样子,但200年或500年之后,谁又能知道那时的世界是否正如影片中那样的拥挤、潮湿和阴暗呢?关于末世,大多数科幻片都是带着悲观的色彩。其实,这可能是人类对于人口日益膨胀,环境日益恶劣,科技高速进步却容易失控所带来的深深忧虑吧。也正是这种悲观基调,更能警醒世人,我们的明天,真的会更好吗?
 

常见问题

明星

剧照

  • 1.0分中英双字

    惊天复制

  • 2.0分正片

    蜘蛛侠:英雄归来

  • 5.0分中英双字

    夜袭者

  • 3.0分中英双字

    夜袭者

  • 6.0分中英双字

    夜袭者

  • 7.0分中英双字

    宇杀员

  • 3.0分中英双字

    月影杀痕

  • 10.0分中英双字

    绑架地球人

  • 5.0分国语中英双字

    龙牌之谜

  • 8.0分更新至03集

    玛雅帮第五季

  • 3.0分英国粤三语双字

    爱宠大机密2

  • 9.0分更新至03集

    玛雅帮第五季

  • 8.0分更新至03集

    玛雅帮第五季

  • 9.0分第3集

    玛雅帮 第五季

  • 2.0分更新至03集

    玛雅帮第五季

  • 10.0分国英双语双字

    星球大战9:天行者崛起

  • 7.0分HD

    怪形

  • 9.0分正片

    银翼杀手

  • 8.0分正片

    E.T. 外星人

  • 4.0分HD

    E.T.外星人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ruyouqinquanjishitongzhi@outlook.com 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2 www.jormabridal.com.cn 星辰影院

电影

电视剧

综艺

动漫

资讯